在污水处理中,曝气池中的溶解氧(DO)浓度是一个关键指标,它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。根据搜索结果显示,适宜的溶解氧浓度通常在1~3mg/L之间。这一范围能够满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求,促进有机物的有效降解,同时避免过度曝气导致的能源浪费和污泥质量问题。
溶解氧的重要性
促进好氧过程:溶解氧是活性污泥法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因素,它有助于维持微生物的活性,加速对有机物的降解。
避免过度曝气:过高的溶解氧不仅浪费能源,还可能导致污泥老化、解絮,进而影响出水质量。
适当的 DO 值因曝气池的位置(上游、中游、下游)而异,因为每个曝气池的用途不同。如果有三个曝气池,即第一、第二和第三曝气池:
一次曝气池(上游区域) :BOD分解活跃,因此微生物消耗氧气活跃,因此DO=0mg/L为正常。
二次曝气池(中游区域) :DO=0.1mg/L以上即可。
三次曝气池(下游区域) :DO=0.3~1.0mg/L即可。
曝气水的含氧量怎么监测?
测量溶解氧的常用方法是从曝气池中取水样,然后用溶解氧计测量取样水的溶解氧。但这种方式会将水暴露在空气中,从而影响溶解氧。另一个缺点是,它只能测量曝气池表层的溶解氧。
我们的 DO 测量方法是将带有5m长电缆的电极连接到便携式 DO测定仪上,然后将其直接扔进曝气池。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实际 DO。电极穿过水,测量表层、中层和下层的 DO。如果表层和下层之间的 DO 差异很大,则意味着曝气池中的 MLSS 浓度存在差异,并且空气扩散器无法均匀搅动曝气池。
使用上述方法测量溶解氧时,需要仔细考虑溶解氧计电极尖端的方向。正常情况下,将DO传感器放入时,电极尖端将朝下。
荧光法溶氧仪用于曝气池监测的优势
传统的膜式溶解氧测量仪由于膜和电解液的原因,需要经常更换和清洗探头,而且数据容易漂移。
荧光法溶解氧测量不需要频繁清洗探头,数据稳定, 测量响应时间快,效果是节约了能源以及保证了降解效果。综合起来,荧光法溶解氧分析有以下几点优势。
(1)无需标定。因为是荧光法设计。所以不需要进行标定,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仪器使用中的维护工作量。
(2)测量结果稳定。采用荧光法测量溶解氧因为测量过程中不会消耗任何物质,也不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,所以这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更加稳定。
(3)减少清洗频率。传统膜法需要经常清洗,否则会严重影响氧气的透过,从而影响测量,荧光法对探头的清洁要求不高,定期擦拭荧光帽即可。
(4)维护量低。因为荧光法不需要标定、不需要频繁校准、不需要更换膜(RO膜)、不需要频繁清洗,所以其安装使用后的维护量非常少。
(5)无干扰。pH值的变化、污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、H2S、重金属等不会对测量造成干扰,另外Cl-本身也会有氧化性,可能被普通溶解氧电极当作氧气进行测量;而荧光法则是利用氧的催化作用,所以可以避免Cl-的干扰。进人电解液的二氧化碳会对测量造成影响, 主要是改变了电解液的电导率,而LDO没有电解液,所以不会受到二氧化碳的影响。
(6)响应时间快。荧光法溶解氧在与水接触的同时即可响应,其时间非常短。
(7)无需极化时间。因为不使用电极,所以不存在极化的问题。